交易札记:关于10月份的美联储议息

交易札记:关于10月份的美联储议息
交易札记:关于10月份的美联储议息
交易札记:关于10月份的美联储议息


TL;DR(总结)


1. 本质来说,对于美联储,这是一次被动型宽松,不是胜利式宽松。他们砍到3.75%~4.00%区间,但理由写得很虚,是“经济前景不确定”“劳动力市场放缓”“数据缺失期要减速”这几句兜底话,明显不是看到增长崩了才急救,也不是看到通胀掉到2%以下才庆祝。是怕开太快撞车。 
2. 美联储委员会内部是分裂的,而且是方向性分裂。一个要多砍、一个要不砍,夹在中间的是鲍威尔的“再说”,这说明真正的共识区间其实比声明里写的更窄。分裂的FOMC对资产定价的意义,是以后每次会议都能给波动率喂饭。 
3. 10月这次没有配套新的点阵图和SEP,所以市场要用9月会议的脉络+10月的措辞去外插轨迹。而9月那套轨迹的核心就是“年内还可以再来一次,但不是承诺”,10月只是在更糟的数据信号和政府停摆数据缺口下,把“保持可选性”四个字写大了。 
4. 美联储甚至停了缩表节奏(或至少放慢),这对长端和美元的边际影响跟25bp是叠加的。这一点市场往往会在第二天、第三天的资金市场上才定价。 
5. 交易含义:这是一次“谨慎宽松+沟通上限”的组合,所以一开始利好风险资产,但鲍威尔一句“12月不是板上钉钉”就把市场的乐观情绪打回去了。你要做的是押注降息可能的路径,而不是单纯赌方向


一、美联储:明明只能降息却要假装不愿意降息。


10月29日的会议是在一条很别扭的时间线上开的:

• 9月16-17日他们刚刚砍过一次利率,把联邦基金目标区间拉到4.00%~4.25%。 
• 9月之后美国政府停摆造成了一段“官方数据黑洞期”,失业率、CPI里一些关键分项、财政部的发债节奏全都有噪音。
• 就业端传来的是“继续走弱但没塌”的信号,私营部门裁员、物流和大型科技公司的裁员叠加,FOMC在10月会议前其实是看得见这些的。 
• 通胀还在2%上方徘徊,核心服务项没完全掉下来,还是那个“下行但不快”的形状,这跟他们理想中的“到年底就贴着2%”差一截。 

正常央行在这种组合下会选“停、看、说得更鸽”。但关于利率,这次他们还是砍了25bp,而且是连续第二次。
原因主要三条:

1. 当数据不全时要降低行驶速度。鲍威尔自己用了“开车遇到大雾要慢下来”的比喻。数据黑洞配上劳动力市场边际减速,迫使他们用政策宽松去对冲不确定性。 
2. 政治噪音和外部压力都在往“多降息一点”这个方向推。你看新闻里对总统方面的表述、对“要让借款更便宜”的舆论提法,都是割裂的,但方向一致。FOMC不想被看成“被迫大幅降息”,所以就来一个最小宽松单位25bp,既认怂又不完全认。 
3. 9月的会议纪要实际已经埋了“就业风险权重上升”的伏笔。9月纪要里反复提“劳动力市场由紧转松、同时通胀黏住不走,这个组合让政策选择更窄”这句话,其实就是为10月留下窗口期的。 


所以10月这次你不能把它当成“又开始大水漫灌了”。这是典型的“我要降低错杀增长的概率,但我不能让你们觉得我已经认输在3%通胀上了”。



二、核心分歧:一次会议里藏着三条利率路径



10月的声明、记者会和随后发布的实施说明里,能清楚看到至少三种市场参与者的姿态:

1. “不想再降息”的那一派。通常是地区联储里更看重通胀信誉的,他们认为9月那次已经足够,10月应该停下来看看。新闻里也提到有官员希望按兵不动。 
2. “干脆大砍50bp”的那一派。这群人看的是就业和金融条件,觉得市场已经开始自我收紧,如果不一次降息够,将逼出更多的信用收缩。 
3. 鲍威尔路线(中间路线):25bp+保留12月解释权。也就是本次结果。


这种预期分裂的好处是,市场的预期不会像2020那样“一次性全部定价”,坏处是每次会议都得重新交易风险溢价。

再来谈谈两个重点:

• 他们这次明确说了“12月不是板上钉钉的”。这句话其实比25bp本身更重要,因为它是对掉期市场9月以来“年内连砍三次”的定价的降温。 
• 同时,他们没有关闭进一步宽松的大门,还说要“看数据”“看劳动力市场”“看通胀是否继续朝目标方向走”,这种三看式表述是标准的“我要可选性”写法。 

翻成交易员人话就是:“我这次给你点甜头,但你别拿着这点甜头去赌我一定再给。你要赌,也可以,但你输我不负责。”



三、政策细节:不只是降息,还有操作框架的松动


这次除了联邦基金目标区间下调到3.75%~4.00%,他们还发了实施说明,对ON RRP、IOER(现在叫IORB)这些操作利率做了配套下调。
这有几个含义:

1. 他们不想让货币市场利率偏离走廊下沿。在缩表尾声、财政部发债又乱的阶段,短端利率经常会往上蹿一下,他们这次是提前把地板再往下拽。
2. 配合“12月不一定再砍”的口头说法,可以避免太多短端套利盘一窝蜂进来。你要是一次把走廊和引导都放得太低,钱市场会很开心,资产市场会疯,而他们现在不想让资产市场疯。
3. 最重要的:他们说从12月1日起停止继续缩减证券持有量。这相当于告诉你,利率工具在放松,资产负债表也在放松,政策组合是“双松但节奏可控”。这是10月这次比9月更鸽的真正地方。 


这种“双松但节奏可控”的设计对曲线的含义是:

• 前端利率往下走得比较无聊,因为他们自己说12月不一定。
• 5Y-10Y这块会去猜“缩表停了多久、财政部怎么配合”,这就会有一点小牛陡的味道。
• 对美元来说,弱化效果要看别家央行跟不跟,光看美联储这点宽松,还不够把美元往死里砸。


四、和9月纪要的连贯性:10月其实是9月的注脚



你说“搜索美联储10月议息会议记录”,问题是10月这次刚开完,还没有三周后的正式minutes,官方现在能看到的最新纪要是10月8日发的、对应9月16-17日那次的纪要。我们只能用这份纪要的逻辑去推10月他们脑子里想什么,这也是实际做宏观交易时大家都会做的事。

9月纪要里有几句特别重要:

1. “多位与会者注意到劳动力市场正在比此前预想得更快地走向供需平衡。”这句话在10月就变成了“就业风险上升,需要对增长保持警惕”。
2. “部分与会者强调,在通胀尚未回到目标前,过早或过度放松政策会重新点燃价格压力。”这就是10月他们嘴上说“12月不一定”的祖传来源。
3. “委员会成员认为,有必要保持足够的政策灵活性,以应对未来数月可能出现的数据修正。”这句话在10月就以“政府停摆导致的经济数据缺失”这个现实场景被验证了。 


所以,10月这次其实不是突然转向,而是9月那条线延伸出来的一个点:

• 9月说的是“我们大概要进宽松通道了,但别以为我们会很快”。
• 10月说的是“好,我再宽一次,但你还是别以为我会很快”。



五、市场定价与曲线形态:怎么交易才像懂行的人


宏观交易员视角里,这次会议要拆成三条腿去做:前端利率、收益率曲线、风险资产/美元。


1. 前端利率(FF/ED/期权)


• 10月降息25bp已经兑现。
• 12月会议,现在的口径是“不预设”,所以短端掉期逻辑会更依赖接下来四周的民间就业、地区联储调查和高频CPI。
• 对交易者来说,最顺手的是做“12月降息概率的振荡”,也就是在市场太乐观时去反,市场被鲍威尔吓到时去做回补。
• 如果你喜欢期权结构,可以做短期的payer spread,把12月过度宽松的尾部卖掉,留中段。这样既吃波动,也不赌方向。



2. 收益率曲线


• 停缩表/放慢缩表是对长端的实质性利好。长端供应这几个月本来就跟财政有关,现在加上美联储不继续被动抛久期,长端可以稍微喘口气。
• 但别忘了通胀没被他们宣告胜利,油价、关税、工资都是未解之谜,所以长端也不敢一路狂牛。
• 最可能出现的,是从2Y到10Y出现一个轻微的牛陡,力度受限,节奏拖沓。
• 你要是做跨市场,还得看欧洲、英国会不会跟,不跟的话美元长端就没法躺赚。



3. 风险资产与美元


• 会后第一反应通常是股债双涨,然后进记者会后被“12月不确定”这句话压回去。今天的媒体报道也说,市场有点被这句话浇了冷水。 
• 美元的方向要更看利差预期,这次25bp其实不够构成一轮大跌,尤其是别家央行都更犹豫的时候。
• 真正的交易点在于:你可以把“10月已经宽松了”作为后面风险资产回调时的缓冲说辞。也就是说,后面市场要是跌,大家都会说“但别忘了美联储已经转向了”,这会抬高市场的下沿。




六、宏观叙事延伸:这是哪一种“宽松周期”


这次宽松没有2020年那种“恐慌式+一次性”,也没有2019年那种“预防式降息三部曲”的干脆。它更像是2015-16年的反向版:

• 当年是想加但加不动,现在是想不降但还是得降。
• 背景都是全球需求疲弱、通胀结构有顽固成分、财政端又在添堵。
• 区别在于,现在的利率水平还是比疫情前高得多,说明他们是真想保留“再加回去”的能力的。


从宏观交易的叙事角度,你可以这么写你自己的日报/频道:

“10月FOMC确认了9月以来的‘谨慎宽松轨道’,但拒绝向市场提供线性降息承诺。委员会内部裂痕意味着后续每一次会议都是再定价事件。对交易者而言,这是一个做节奏、做曲线、做波动的环境,而不是简单的做方向。”

七、交易想法


1. Rates | USD OIS 1x2 Dec–Jan
用12月不确定性做一次结构化交易,吃市场过度定价12月降息的波动,把1月留多一点权利。
2. UST Curve | 2s10s tactical steepener
缩表放慢+再降一次的潜在路径可以做一笔战术牛陡,止损放在会议后两个交易日的高点。
3. USD | Fade post-FOMC knee-jerk
会后如果美元因为记者会里“不是板上钉钉”这句话冲高,可以淡化一段,毕竟实际政策是宽松的。
4. Equities | Buy dip, not breakout
因为这不是庆祝式宽松,股市的上方会被“12月不一定”反复顶一下,做回撤买入比追突破好。
5. Credit | IG over HY (tactically)
宽松但增速慢的环境,对利差来说是“高收益没法大收,投资级还能稳一点”,短期可以往IG偏。
这些都要结合你当日美债期货、DXY和黄金的实际价位去下手,我这边不给具体价差,是因为今天市场还在消化新闻。 





八、可能出现在正式会议记录(minutes)里的几段重点


等官方三周后发真正的10月会议纪要,里面大概率会出现这几类句式:

1. “多位与会者强调,在数据发布中断期间应当采取更为谨慎的政策节奏。”
2. “少数成员支持更大幅度的政策宽松,以防止劳动力市场出现非线性走弱。”
3. “一些成员指出,近期市场对进一步宽松的定价可能不利于委员会保持足够的政策灵活性。”
4. “与会者普遍支持在今年晚些时候放慢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缩减步伐,以维护短期融资市场的平稳运行。”
这些都能从9月纪要和10月声明的结合里推出来。 



九、风险与反例


宏观交易相关风险:

1. 如果11月开始的数据恢复后发现就业没那么差,那10月这次就会被市场视为“多降了一次”。这会把12月降息概率往下打。
2. 如果油价或关税又给通胀点火,他们会立刻把“耐心”翻成“暂停”,那短端重定价会很凶。
3. 如果政府停摆拖得太久,Fed要靠地区报告和民间数据的话,会议纪要里会写“数据不确定性很高”,市场会自动给利率加个risk premium。




十、上面美联储乱掰的各种术语:


• “谨慎宽松通道(cautious easing channel)”指的是这次这种一边降一边说不一定。
• “政策可选性(policy optionality)”是这次声明的真正目的。
• “数据黑洞期(data blackout period)”是解释10月降息的最体面说法。
• “内部分裂的FOMC”记得写成“members expressed a range of views on the appropriate pace of easing”,听起来就不吵架了。 


D4A9C028-0F88-4DE4-8D2A-2B5F0B80FAF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