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历史节点与市场期待
2025 年 10 月 4 日,自民党党内选举中,由被视为安倍路线继承者的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胜出,几乎铁定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此一政治变局迅速引发市场剧烈反应:日经指数大涨、日元急贬、长期 JGB 债券遭抛售。
市场普遍将其视为“财政刺激 + 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组合政策信号,寄望其重启“安倍经济学”式的政策加码。 但同时,现实环境与结构制约已与安倍时代大不相同:日本目前通胀已在正区间,公共债务水平极高,国会多党与自民党本身的内部分歧亦不容忽视。
因此,高市政权的政策路径不大可能是一味“撒钱 + 宽松”的复刻,更多要在“理想”与“制约”之间寻求平衡。以下从三条主线切入:日元、JGB、BOJ 政策。
一、日元(JPY):贬值压力 + 汇率风险
(一)短期贬值动力强劲
在高市胜出之后,日元立即跌破 1 美元 ≈ 150 日元的心理关口,引发市场警觉。 此次贬值背后有几大驱动因素:
货币政策预期回撤
高市被视为财政刺激派,其上台后市场普遍调低对 BOJ 年内进一步加息的预期。 若市场相信日元利率将继续低位,持有日元资产的机会成本上升,自然引发资本外流与贬值压力。
财政刺激与赤字扩张预期
高市曾明确表示,将通过发行国债(或在必要时扩大债务)来为经济刺激举措提供资金。 若市场预期日本政府将大举举债,则本币可能承压,因对通胀预期与信用风险的担忧升高。
利差 / 资本流动
若美国或其他主要经济体仍有加息预期,而日本利率保持温和或上升幅度有限,那么美元/日元利差拉大将继续吸引资本向高利率货币流动,从而压低日元。
市场情绪与技术层面
日元一旦跌破关键点位(如 150 关口),可能触发技术性止损、动量交易进一步加强贬值趋势。
(二)贬值的反作用与下行空间
尽管贬值趋势明显,但并非无限放任。存在反向力量可能在某些情境下限制日元继续贬值:
进口通胀 / 物价传导
日本进口比重高,若日元大幅贬值,进口商品、原材料成本上升将迅速传导至国内 CPI / PPI,对居民生活成本与通胀率造成上行压力。若通胀预期失控,BOJ 可能被迫提前干预。
市场对“超弱”日元的警惕
若日本政府或日本财政部认为贬值已对宏观稳定与国际声誉构成风险,有可能在极端情况下进行外汇干预或口头施压。
美元方向逆转 / 美联储政策变化
若美元走弱或美国降息预期提前显现,美元/日元兑率反而可能回调。
避险需求重回
在全球风险事件爆发时,日元作为传统避险货币仍可能获得短暂反弹。
综合来看,短期内日元面临较强下行压力,中期则需警惕贬值后风险补偿阶段的反扑。
二、日本国债(JGB):收益率上行与曲线重塑
(一)发行、需求与供给的博弈
高市政府力推财政扩张,意味着国债发行量很可能上升。 对 JGB 市场而言,这是一个“供给端”冲击。将出现以下几种压力:
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
尤其是中长期(10 年、20 年、30 年)债券收益率可能大幅攀升,以吸引更多投资者承担久期风险。
收益率曲线趋于 “熊市陡峭化”
短期债券收益率或因 BOJ 的钳制或市场对加息预期的折价而相对稳定;而长期债券受供给压力、通胀预期、风险溢价加成驱动上行,曲线可能变得更陡。
中间期限债券受到挤压
若政府发行策略偏向中长端或超长期债券,则 5–15 年等期限可能首当其冲承受较大压力。
国债吸纳能力受限
虽然日本国内投资者(如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拥有庞大资金池,但在利率持续上行与通胀预期变化的环境下,其对 JGB 的配置意愿可能下降。
(二)BOJ 的角色:买家退出与市场填补
过去多年,BOJ 通过国债购买与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大幅压低 JGB 利率。近年来,BOJ 已逐步削减其买盘强度与 YCC 的约束力。
在高市时代,这削减趋势可能进一步加速,重点如下:
购债上限与间接退出
BOJ 已在此前限制对 3–5 年与 5–10 年期 JGB 的最大购入量,以便让债市更多定价自由。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BOJ 可能进一步减少主动购买,尤其在中长期区间。
YCC 约束松动 / 下放
如果 BOJ 松动对 10 年期收益率锚定范围或放宽上下限容忍度,那么长期利率上升空间将更大。
对极端波动的“防火墙”功能
虽然 BOJ 可能减少常规买盘,但在债市动荡或流动性断层时仍可能出手稳定市场,扮演“最后买家”角色。
因此,JGB 市场将在“更高发行”与“更少央行支撑”的夹击下重塑均衡。
(三)收益率、持有者与风险溢价
随着利率上行与信用/通胀忧虑升温,债券持有者面临:
期限溢价上升
长债需给予更高溢价以补偿利率波动与再融资风险。
信用风险溢价与流动性溢价
虽然日本主权信用本身仍被视为低风险,但在财政扩张背景下,市场或对“债务可持续性”提出质疑,债市增加溢价要求。
净值损耗风险
若投资者持有大量长期债券,在利率上升周期里将遭受较大账面损失。
再投资风险
中短期到期资金若利率上升,可能有更高机会,但在上行趋势中波动性大。
总体判断:在高市主政下,JGB 利率会有逐步上行的趋势,长期债券尤其面临被抛压和风险溢价重定价。
三、BOJ(日本银行):路径选择与政策张力
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政策立场将对 BOJ 构成实质挑战:她倾向于以财政为主、货币支持为辅,并曾公开表达对央行加息的不满。 BOJ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回应,关系到其政策独立性、金融市场稳定性和通胀目标达成。
(一)加息路径:缓进 vs 被动加速
缓进与谨慎试探
在高市上台初期,BOJ 很可能维持相对观望的姿态,只做小幅加息(例如每次 25 个基点为单位)并搭配明确前瞻指引,以稳步推出货币正常化。
其理由包括避免对国债市场与利率敏感资产产生剧烈冲击、维持市场信心与流动性稳定。
被动加速的可能性
若日元大幅贬值引发进口通胀加速、或 JGB 利率飙升风险失控,BOJ 可能被迫较快加息以压制通胀预期与金融市场恐慌。前 BOJ 高管已指出,日元急跌可能促使 BOJ 在 10 月发起加息。 此类“被动加速”路径存在政策冲击与政治风险。
加息时机的不确定性
虽然市场可能继续押注年内(如 12 月)有加息可能,但高市倾向压制加息预期、且 BOJ 本身需权衡日本经济复苏动力、薪资增长率、通胀走势等关键指标。
(二)缩表 / 退出国债市场干预
如前所述,BOJ 在未来更可能采取以下操作:
进一步缩减国债购买规模
放松收益率控制(YCC)机制
保持对极端风险的“防火墙”出手
强化沟通(forward guidance)工具,向市场明确政策调整路径与条件
这些操作若步伐适中,能够让市场慢慢适应利率上升和债券再定价;若过快,则可能引发市场大幅震荡。
(三)政策沟通与独立性挑战
在高市时代,BOJ 将面临更大的政治压力与舆论监督,其如何维护独立性与市场信心,是关键制度考验:
前瞻指引透明化
BOJ 必须更主动、明确发布政策展望、利率路径假设、关键变量临界点,以避免市场揣测导致波动。
强调规则优先 / 技术性解释
在面对政府干预或政治施压时,BOJ 需要不断强化政策依据的规则性与逻辑性,保持其“央行专业性”形象。
危机干预机制
若债券市场出现流动性断层或极端风险,BOJ 仍须保留应急干预能力,以防市场崩盘或信用连锁反应。
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难题
虽然高市主张“政府负责货币政策,BOJ 自主选择操作工具”,但在实际中,两者的目标与时机可能产生矛盾。BOJ 需要在协作中保持决策空间,防止被动从属。
(四)可能的政策组合预测
基于目前的信息与市场预期,我认为未来 BOJ 的最有可能路径如下:
时间阶段 | 货币政策操作 | 特点与风险 |
短期(2025 Q4 – 2026 Q2) | 维持当前利率水平或小幅加息(25bp 级别) + 逐步缩减 JGB 购买 + 放松 YCC 锚定边界 | 稳健渐进、避免市场剧震,但受制于政治与市场预期 |
中期(2026 H2 起) | 若通胀与工资增长强劲,则加速加息步伐 + 加强收益率控制调整 | 若市场允许,可推动货币正常化;但若债市、日元失控,则可能被迫逆操作 |
备用 / 被动调整 | 若日元连续贬值或 JGB 利率暴涨,可能出现跨步加息 / 紧急调控 | 高风险路径,可能引发资本市场震荡或政府/央行冲突 |
四、总体策略判断与风控建议
基于上述判断,以下是我对机构投资者 / 宏观策略人的建议方向与风险识别:
汇率策略
可适量做日元弱势 / 美元强势方向的组合(如 USD/JPY 看多)
可设置动态区间止损点,因为贬值趋势中可能存在技术反弹
纳入“汇率风险预警”机制,一旦日元跌破关键点位 (如 > 155) 或出现极端波动,应及时调整头寸
债券 / 利率组合策略
避免重仓长期 JGB 债券,因长端久期风险与收益率上升风险较高
在中短端债券中保持灵活性,可做期限结构套利 / 层次配比
可考虑在利率上行通道内,配置通胀挂钩 / 可浮动利率债券以对冲利率风险
股票 / 风险资产分配
日本股市可能在初期受益(刺激预期驱动),但注意估值回调风险
行业选择方面,可偏好出口、半导体、国防、战略科技产业(高市强调这些领域)
金融板块可能表现相对疲弱(加息预期减弱)
宏观对冲 / 多元配置
在全球资产组合中,适当降低对日元 / JGB 的敞口
可持有部分避险资产(如黄金、美元资产)以应对政策失控或风险溢价暴涨情境
加强对通胀、工资、资本流动、债券收益率的实时监测,设立触发式策略调整机制
风险识别与警戒线
若 JGB 长期收益率飙升超过 3.5–4.0% 区间,日本财政负担可能进入临界区
若日元贬值至极端水准(例如 160+),可能引发外汇干预或市场恐慌
若 BOJ 被迫加息速度超预期,可能导致资产估值重调
政治阻力、国会联盟折中使得政策无法落实,是高市政府面临的现实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