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美国银行系统的“第二次冲击”

深度剖析美国银行系统的“第二次冲击”
深度剖析美国银行系统的“第二次冲击”



扼要结论(Executive Summary)

  • 危机演变:2023 年的“久期+存款挤兑”冲击(SVB、Signature、First Republic)通过贴现窗、BTFP 与临时担保得以止血,但结构性久期损失与商业地产(CRE)再融资难并未被治愈。2024 年 BTFP 到期、2025 年秋季再现的区域行信用质量与欺诈暴露(Zions、Western Alliance 触发的连锁反应,叠加 Tricolor、First Brands 破产案)将风险重心由“久期损失”转向“信用与操作风险”。 
  • 量化刻度:FDIC 对 2023 年三大案的 DIF 成本估算分别为 SVB 161 亿美元、Signature 24 亿美元、First Republic 约 130 亿美元;2024 年 Republic First(“Republic Bank”)失败成本 6.67 亿美元。 
  • 最新脉冲:2025-10-16 起,KBW 区域行指数日跌 6.3%,标普 500 同日回撤 0.6%,2 年期美债收益率下探至 3.41%;随后次日修复,但波动与风偏明显回撤。 
  • 流动性承压点:BTFP 于 2024-03-11 停止新增;联储最新 OMO 报告显示,BTFP 到期后初级信贷(贴现窗)使用度上升,银行体系对央行再融资的“隐性依赖”仍在。 
  • 宏观推演:若信用事件继续外溢,将压缩广义金融条件、抬升股权风险溢价,拖累标普盈利 Beta;联储在“抗通胀与金融稳定”间的权衡将更偏向稳定,加息空间被进一步“内生性削减”,但形势未至系统性放松。 



一、时间线与“结构迁移”:从久期危机到信用与欺诈暴露




1. 2023:利率跃迁下的久期/存款双击



  • SVB(2023-03-10):年末资产 2090 亿美元,出售 AFS 亏损 18 亿、拟募资失败后被接管;随后引发高不计息存款对中小银行的迁徙。 
  • Signature、First Republic:FDIC 估计 DIF 成本分别 24 亿与约 130 亿;First Republic 最终由摩根收购。 
  • 应急设施:BTFP(以票面价值抵押)与贴现窗并行,为“负价差长债”与“存款外流”提供时间换空间。 




2. 2024:BTFP 退出后的再定价与“第一起失败”



  • BTFP 停止:2024-03-11 停止发放新贷款;联储纽约分行 OMO 年报披露初级信贷使用度在 BTFP 退出后上行。 
  • Republic First(Apr-2024):资产约 60 亿、存款 40 亿;FDIC 估计成本 6.67 亿,由 Fulton 接收。 
  • 区域行“后 SVB 症候群”:NYCB 因 CRE 计提与资本压力承压,四季度拨备飙至 5.52 亿美元(同比 4 倍),亏损延续至 3Q24,并将盈利恢复展望推迟至 2026 年。 




3. 2025:信用质量与欺诈暴露的“第二幕”



  • 案头事实:10 月中旬,Zions 披露两笔 C&I 贷款问题与约 5000 万美元核销并提起诉讼;Western Alliance 披露对涉嫌欺诈借款方的诉讼与约 1 亿美元待回收主张。KBW 区域行指数单日跌 6.3%。 
  • 连锁关联:Tricolor 与 First Brands 破产案引发对多头质押、重复融资与应收账款造假的广泛关注,部分大行与券商亦有敞口(如个别机构对单案计提 1.7 亿美元)。 
  • 市场反应:区域行暴跌拖累广盘与收益率下行(2Y 至 3.41%);次日虽反弹,但**“更多蟑螂?”**的担忧强化了对非银与私募信贷的穿透审视。 



小结:美国银行业从“久期负权益+存款不稳定”,迁移到“信用/欺诈暴露+CRE 迟滞”。前者靠时间与设施可缓释,后者取决于底层资产现金流与风控质量,因此更粘、更慢、更分散。





二、数据总览:成本、设施与资产负债表三张图



  1. DIF 成本(FDIC 估算)




  • SVB:161 亿美元;Signature:24 亿;First Republic:约 130 亿。 
  • Republic First(2024):6.67 亿。 




  1. 流动性设施使用度变化




  • BTFP 停止新增:2024-03-11;初级信贷使用在随后季度上升(OMO 报告附图)。 




  1. 银行资产负债表(H.8)




  • 联储 H.8 报告持续披露银行体系证券估值损失与贷款增长钝化的迹象;2025-09-26 公告显示数据已基准至 2025 年二季报。 






三、成因剖析:四条压力传导链




1. 净息差与久期负担



前期大幅加息导致 AFS/HTM 账面亏损;虽然收益率回落阶段摊薄损失,但资本约束下证券久期与贷款投放均更保守,抑制了资产扩张与风险偏好。



2. 存款结构与资金成本再均衡



高不计息存款占比下滑,资金成本抬升,区域行 ROE 恢复较慢,盈余缓冲不足以覆盖新一轮信用成本抬头。



3. CRE 与中小企业现金流减速



办公类价格发现依旧不足,再融资利差与空置率叠加;联储与多家机构指向 CRE 风险在银行表内与CMBS/非银之间分布不均,尾部物业易触发违约。



4. 操作与欺诈风险链



Tricolor、First Brands 类事件暴露多重质押与伪造应收的链路,非银—银行—资本市场的穿透度加深,放大“相关性意外”。





四、这是否是“系统性危机”?三层级情景框架




情景 A:

波动-可控(55%)



  • 区域性信用与个案欺诈继续浮现,但资本充足与流动性设施足以避免系统性挤兑。
  • KBW 区域行指数高波动箱体,并购/整合与处置性资本补充成为主线。
  • 标普 500 的金融权重回撤被科技盈利韧性对冲,指数级别跌幅可控。
  • 联储维持更久的观望/慢缩表,强化贴现窗与监管口径的“软承诺”。
    来源:综合市场反应与官方评估。 




情景 B:

信用扩散-紧信用(30%)



  • 欺诈与 C&I/CRE 违约进一步外溢,H.8 显示贷款收缩、NCO/拨备抬升。
  • 金融条件内生收紧,标普 EPS 下修与估值折价叠加,广盘进入双击。
  • 联储偏向稳定:重新扩大流动性便利或延缓下次政策收紧,执行层面更倚重监管与处置。
    来源:H.8、FSR、市场宽基指数反应路径参考。 




情景 C:

极端-系统性(15%)



  • 存款信心再度松动并跨行传播,多家中小行流动性枯竭,非银错配叠加。
  • 美股进入政策驱动型下跌,信用利差外扩,UST 长端被动走低。
  • 联储与财政部门联动推出新一轮担保/临时工具,但政治掣肘更强。
    来源:对 2023 年模板的应对框架类比。 






五、对标普 500 与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路径




1. 因子分解



  • 权益风险溢价(ERP):银行波动上升会外溢至广义金融板块与信用敏感行业,提升 ERP。
  • 估值与盈利:金融子行业ROE 下修与资本约束抑制回购;同时,科技/AI 现金流久期长,在收益率下行阶段相对抗跌。 
  • 成交与深度:区域行与非银的资产去杠杆将降低做市承载力,冲击成本与价差扩大,放大波动。




2. 量化指引



  • 事件周:S&P500 日内 VaR 抬升,金融板块 Beta>1;2Y UST 收益率对“风险规避”弹性更高(向下)。 
  • 月度维度:若 H.8 显示贷款负增长与证券压缩并行,**金融条件指数(FCI)**倾向收紧,S&P 12M 远期市盈率向历史均值回落。 






六、对“近期市场流动性”的研判



  • 官方流动性:BTFP 退出后,贴现窗的“去污名化”显性化;OMO 指出初级信贷使用上升,意味着边际紧张时点银行仍可获得央行短端流动性。 
  • 市场流动性:做市商在金融信用事件窗口普遍压缩库存,信用债与区域行股权的价差与深度恶化。
  • 影子银行与私募信贷:IMF GFSR 指出 NBFI 规模扩张下市场对透明度与互联敞口的担忧加剧;非银缺口在再融资压力期会回流至银行流动性端。 






七、联储反应函数与政策博弈



  • 金融稳定优先级:4 月版 FSR 指出公允价值折价仍在、部分银行盈利与资本缓冲有限,提示政策层面对再度加息的容忍度更低。 
  • 工具箱:主路径是监管与处置(问题行并购、加快资产处置、定点资本补充),辅以贴现窗/常备回购的弹性。
  • 政策传导:若区域性事件升级为信用收缩,政策倾向“少动利率、多用流动性与监管”。这意味着名义利率端更钝化,但资产负债表工具与沟通更活跃。






八、投资与交易推演(非投资建议)




1. 股票(美股广盘与风格)



  • 中性略偏防御对标普;低配区域行、CRE 敞口高的地产业金融;相对偏好现金流稳定、资产负债表轻、外需占比高的大型科技/防御成长。
  • 主题替代:金融波动窗口,金价与高质量久期成长呈现“风险对冲”特征。 




2. 利率



  • 事件周:前端下行(2Y)>长端,曲线牛陡;若风险暂缓,收益率回吐。 
  • 策略:择时接收前端 OIS对冲“增长/信用”下行尾部;配置中端久期对抗“再通胀-加息重启”概率下降。




3. 信用



  • 优先级:IG 高等级、短久期优于 HY;警惕金融从属债波动与CMBS 尾部。
  • 结构:若 CRE 违约抬头,AAA/AA 层承压有限,BBB/BB分层敏感度大。




4. 美元与大宗



  • 美元:信用事件促使避险美元短线走强,但若前端美债收益率下行更快,美元相对利差优势收敛。
  • 黄金:在“金融压力+政策观望”组合下具备上行凸性。 






九、风险矩阵


风险因子

描述

市场反应

监测指标

欺诈/操作风险串联

更多“重复质押/应收造假”曝光

区域行股债双杀、信用利差外扩

个案披露、行业诉讼、审计意见

CRE 价跌与再融资

办公空置高企、LTV 倒挂

CMBS Mezz 扩利、银行拨备上行

CMBS DQ 率、评估价、再融资利差

存款稳定性回落

大额存款迁徙

贴现窗与 FHLB 融资拉升

H.8、联储 OMO 摘要、FHLB 发行

政策误判

过度收紧或沟通失误

股债双杀、波动飙升

FOMC 点阵、FSR、要人发言

非银杠杆链条

私募信贷、对冲基金错配

跨资产相关性上升

GFSR、监管通报、券商融资数据





十、结语:这不是 2023 的重演,而是“慢变量”的暴露



2023 年的挤兑是快变量:利率跃迁下的久期损失+数字化挤兑。2025 年的担忧是慢变量:信用质量、CRE 与操作/欺诈风险在经济放缓与金融条件再均衡中被一层层揭开。宏观层面,金融条件的内生收紧将成为未来数季影响标普与企业融资成本的关键力量;政策层面,联储更可能以监管与流动性工具对冲波动,而非重启强刺激。


对交易而言,框架很清晰:权益风险溢价上移、前端利率向下的凸性更高、信用择优与久期中枢抬升的拉锯。把目光从“会不会爆炸”移到“信用与资本在会计与监管约束下如何再均衡”,这才是“第二幕”的主线。




数据与资料来源(部分)


  • 区域行抛售、指数与收益率反应:FT、WSJ、彭博、纳斯达克 报道与市况综述。 
  • 事件个股与核销/诉讼:Reuters、FT。 
  • 2024 年首例失败与成本:FDIC 官方稿、CBS/Investopedia 解读。 
  • 2023 年三大案 DIF 成本:FDIC/国会听证记录。 
  • BTFP 状态与贴现窗使用:联储官网、纽约联储 OMO 年报。 
  • H.8 银行资产负债表:Fed H.8 与 FRED。 
  • 金融稳定评估与非银风险:联储 FSR、IMF GFSR(2025-10)。 


银行与监管体系


专业词

人话解释

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政府的“存款保险公司”。银行倒闭时它负责赔付储户、安排重组。

DIF 成本

FDIC 救银行时动用的保险基金亏损金额,相当于纳税人或同行银行分摊的“买单数”。

BTFP(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

美联储在硅谷银行倒闭后开的“急救窗口”,允许银行拿账上贬值的国债抵押、按票面价值借钱,以免被迫亏本卖债。

贴现窗(Discount Window)

美联储的常规“借钱窗口”,银行可以拿资产来换短期流动性,但用它通常意味着你很缺钱。

H.8 报告

美联储每周发布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汇总,能看到贷款、存款、证券变化,是判断“银行系统紧不紧”的关键数据。

FSR / GFSR

金融稳定报告(联储 / IMF 各一份),用来评估市场脆弱点、杠杆、信用风险等。





金融市场与风险传导


专业词

人话解释

久期损失(Duration Loss)

利率升太快、债券价格暴跌,银行账上的长期债券市值下滑、形成账面亏。

AFS / HTM 证券

银行持有的债券:AFS 是“随时可卖”,要按市价算;HTM 是“持到期”,账上不改价。利率暴涨后,HTM 区块暗藏亏损。

存款外流 / 挤兑

客户把钱从小银行取走、转去大行或货币基金,银行现金流骤减。

ROE / 净息差(NIM)

银行赚钱能力指标:净息差 = 贷款利息收入减去存款利息支出;ROE = 股东收益率。利率倒挂或资金贵,ROE 会掉。

CRE(Commercial Real Estate)

商业地产贷款,包括写字楼、商场、仓储等。疫情后空置率高、价值跌、再融资难,是现在的雷区。

C&I(Commercial & Industrial Loans)

企业经营贷款。公司违约或造假会让银行直接亏。

CMBS

商业地产抵押证券,把多笔地产贷款打包卖给投资人。

信用质量恶化

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坏账增加。

欺诈风险 / 多重质押

企业用同一批资产重复抵押、伪造应收账款拿多笔贷款。暴露后银行要计提损失。





市场指标与反应


专业词

人话解释

KBW 区域银行指数

衡量美国中小银行股价的指数。暴跌说明市场对“又出问题”的担心升温。

2Y / 10Y UST 收益率

美国国债利率:2年期代表政策预期,10年期代表长期增长和通胀预期。它们的变化反映市场恐慌或宽松预期。

牛陡 / 熊陡

收益率曲线形状:短端利率下行、长端持平叫“牛陡”,表示市场避险;反之叫“熊陡”,多为加息预期。

金融条件(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 FCI)

汇总利率、信用利差、股市、汇率等综合指标,越紧代表融资环境越困难。

权益风险溢价(ERP)

投资股票比买国债多出的“风险补偿”。银行危机时风险上升,ERP 变高,股市估值下降。

VaR / 波动率

“一天可能亏多少”的风险度量;银行或基金用来控制仓位。波动升,意味着市场更容易恐慌。



总的逻辑框架


  1. 第一阶段(2023):利率飙升 → 债券价格崩 → 银行账上亏、储户跑。
    ⇒ 靠 BTFP 与担保止血。
  2. 第二阶段(2024–2025):流动性问题缓解,但企业还不起钱、房地产跌、部分欺诈曝光。
    ⇒ 问题更慢、更深、更难救。
  3. 政策层面:联储不想重蹈 2008 的刺激老路,会更多靠定点救火、少动利率。
  4. 市场层面:金融条件内收、流动性变贵;股票波动大、债券更稳
  5. 投资启示:
    • 防御 > 冒险;
    • 长久期债券更有保护性;
    • 关注银行坏账和资本充足率;
    • 货币政策已被银行系统“绑架”。



一句话总结:


美国银行业危机的“第二幕”不再是挤兑,而是慢性病——信用、房地产和风控的集体复发。
这次没有爆炸声,但会一点点吞噬流动性和信心。


846922C7-003E-4929-8EF2-C5AF6F59D12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