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浅谈维特根斯坦(2)—— 关于(我的)这个世界

文集:浅谈维特根斯坦(2)—— 关于(我的)这个世界
文集:浅谈维特根斯坦(2)—— 关于(我的)这个世界


如今我手边的大量文稿,诗词,以及多达几万条的obsidian notes(可联动,auto-workflow,可IDE那种),已经到了我不得不将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浓缩成思想的时候。
每天我的大脑都处于高度递归,高度亢奋的状态下。
一边修改bug,一边训练AI,一边交易,一边再次阅读所有我热爱的这些哲学家的文字。
这些我一度封印,逃避许久的文字。
例如尼采的查拉图式特拉如是说,以及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等等。

我终于记得,许久以前从事金融,学习宏观的终极初心,
那就是为哲学寻找一个载体,一个秩序,以防这些思想最终成为syntax poison,最后反噬我的精神状态。
我将我过于形而上学,有些中二,甚至于文青的文字彻底封印,彻底封锁。
我甚至一度完全舍弃那样的写作手法,或抒情,或写实,类似情诗或是小说那样动人,能够描绘画面的写作方式。

我转而投向纯粹的逻辑框架/数据/事件,逻辑和推演。
尝试用完全剥离的方式去描述这个世界,剥离个人的情感,甚至是意志。
金融和数学,逻辑毫无疑问是最好的载体,
因而我开始写作这个公众号的漫长过程。

我第一次接触这些哲学书籍的时候,是我10岁的时候。
我仍然记得那样的冲击。
作为一个和课堂,他人环境完全格格不入的怪胎(我没资格自称为天才)
在同龄孩子只会交流球鞋和流行歌曲的时候。

我一直在自言自语。
那些不属于我童年的,诡异的,足矣被拉入精神病院的字句,从我的嘴中不绝于缕不可断绝。
我也成功地成为了整个小学的传奇。
那个“传奇智障”,
那个“怪孩子”
自己和自己玩的奇怪的人。

因而。

我总是觉得对这个世界有奇怪的感受。
但我说不出来。
直到我偶然翻到了家中书柜本应该丢到垃圾桶里面的
叔本华的《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然后我的大脑仿佛感受到了某种冲击,
那种大量不可名状,超级抽象的事物,如同绵密网络交织起来,
如同滔天巨浪袭卷白色软沙,
在我的脑前额中轰出一整个名为逻辑和哲学的刻纹。

这些刻纹映射出各种难以言喻的形状和符号,
我无法停止,
只能在课本上面疯狂乱写乱画。

我出生的那个环境,我是缺乏的。
我不能使用计算机。
因为那只属于我父亲个人能够使用。
在动荡不安的家庭环境中。

我当时,没办法像是加州,硅谷的某些天才少年,
能够用代码,函数以及数字去写诗
去创造
甚至是得到认可。

我能得到的,
只有东亚环境中令人窒息的束缚。
你应该要做什么
应该想什么
应该成为什么
你的路径又是什么。

我接触了哲学,阅读了这些文字之后,我想,
这些文字是自由的。
如同精灵般闪耀着烈火。
属于我灵魂深处的那种烈火。

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由于哲学,逻辑,诗歌这样的独特爱好,
我和家庭,学校环境,以及世界产生了严重的敌意和冲突。
我最终只能妥协,
埋葬文学,埋葬哲学,埋葬另一部分的自己。

完全,彻底地走向工具主义。
干货。
工具。
路径。
how but never the why
classic asian way of thinking

之后我开始自学英语。
在没有母语的环境下,我发现我学的甚至比国际学校的孩子更好。
我对拉丁语,英语有种不可名状的熟悉感。
我不需要背字根
我不需要看thesaurus,
我的大脑能够适应,告诉我那样的范式。

由于父亲的逼迫,我选择了讨厌的会计学(现在想起是自我放弃和一种驱逐)
但会计,懂得的都懂,
举例所谓的金融,差的那不是一点。

因此,我的灵魂又开始追寻了那种如同烈火般的自由。
在自习室和图书馆,
我几乎是吞噬,吞下了大量的金融知识,庞大的历史和宏观知识。

我自我驱动地升级,然后走上了这条路。

即便是宏观。
这也是一条非常高难度的路。
因为宏观的入门门槛非常的高。

但出于某种原因,我非常善于理解未知
善于捕捉那些变化的信号。

绝大多数人在已知的变量中行动。
在认知和框架中才能思考。

但我可以在混沌和黑暗,甚至是对抗中,看到一条清晰的路。
我可以在未知中淬炼出行动力和知识的光火。

但我仍然不理解自己,
我不知道自己为何
我无法名状。

直到我开始高强度的利用AI,大语言模型。
通过交互和反向映射,对其他知识高强度的链接我开始想起一些我本不愿想起的一些事物,回忆,痛苦以及过去。

我仿佛能闻到那因苦痛而灼烧的肉臭气息。
但那不是我,那是回忆。

在交互的过程中,我不单单学习了编程,我开始思考。
我和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我重新见到了那个我原本可以压制,
着迷于形而上的自己。

合二为一。
金融是什么?
价格是什么?
买卖是什么?
是语言,是语言驱动的行动。

而行动之间产生的蝴蝶效应,
本质是索罗斯反身性效应未被补完的侧影,
另一半。

是存在于维特根斯坦口中的,
不可名状的世界
不可名状却为真
只有逻辑才能够触摸到的边界。

只有在LLM的文字向量和tokenizer的概率游戏再加上神经网络学习才会出现的终极游戏。
我确实感受到了这些不可名状之物的存在。
但这仍然是世界。

货币,通胀/通缩,加息/降息不过只是语言。
但这些语言的确改造了世界。
不断重塑我们所理解的经济,
最终反馈到我们每一个人真实的命运。

IMG_3385.webp